别看杨景琴今年只有47岁,搞庭院养牛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。她丈夫祖清伟刚开始做肉牛经纪人,后来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越来越青睐羊肉和牛肉,加上肉牛养殖数量少,牛肉价格稳定,在农村养肉牛是一条不错的路子,夫妻俩就在自家庭院建起了牛舍,开始养牛。起初,因为牛犊品种不良,饲养无经验,管理不到位,一年下来几乎不赚什么钱。

后来,经县科协和畜牧部门推荐,夫妻俩从外地高价买回西门塔尔公牛,经过几年的杂交繁殖,西门塔尔杂交牛成为他们养殖的主要品种,效益逐渐提高。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,夫妻俩把全部精力用在养牛上,事业渐渐兴旺起来。如今,他们家的牛舍面积达150多平方米,平均每年出栏肉牛60多头。“肉牛一般长到一千多斤的时候就能出栏了,每头牛收入3000多元。” 杨景琴告诉记者,玉米秸秆是肉牛最好的饲料,用玉米秸秆喂牛,既节约了养殖成本,又提高了牛肉品质。目前,她家每年都要买100亩地的秸秆喂牛,为促进本村秸秆利用作出了贡献。(铁岭日报记者 王立忠 杨也迅摄影报道)